close

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文/時光 ... 01、 不是每個人的婚姻,都是彼此相愛的結果;不是有了婚姻,就有了愛有了未來;也不是有了愛,婚姻就能夠長久。 也許,很多人的婚姻只是因為「合適」或者「門當戶對」等等原因,但既然選擇了婚姻,組成一個家庭,那麼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為這段婚姻、這個家庭負責,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在這個物慾橫飛的社會中,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更吸引人,對於男人女人都是一樣的,抵抗力低下,敗給了誘惑,終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似乎在當下這個社會,背叛婚姻已經變得屢見不鮮了,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變心的原因總是千千萬萬種。 但不論有什麼理由,背叛婚姻意味著傷害幾個家庭,這是違背道德倫理的,絕不能夠被原諒的事情。 女人是個感性的物種,婚姻家庭的平淡也許和她想像的美好幸福生活相差千里,她不想只是每天的茶米油鹽,不想枯燥的過著相差無幾的生活,她還嚮往所謂的浪漫甜蜜。 總之,有很多理由,讓她遇到另一個似乎是「真命天子」的男人時,從來沒有考慮過,那是否還是真正的「愛」,就一廂情願的沉淪下去。 ... 02、 李倩年輕的時候,是個漂亮的大美人,歲月似乎格外優待她,今年42歲的她,看起來非常年輕而且有韻味,似乎比同齡人年輕了很多很多。 今年是李倩結婚的第7年,她的丈夫王濤是個相貌平平卻待她極好的男人,李倩也是因為王濤老實又對她特別好,家境也不差的份上,才嫁給他的。 結婚後,王濤並沒有因為得到了李倩而對她有所怠慢,反而對李倩更好,上班接送,想買什麼買什麼,想去哪裡去哪裡。 李倩身邊的朋友也都著實羨慕她,覺得像她這樣一個年輕時那麼愛玩的女人,玩夠了之後能夠找到這樣一個老實的好男人嫁了,著實幸運。 可是,李倩卻總覺得生活缺了點什麼,少了什麼,她覺得自己可能沒有那麼愛王濤,即使王濤對她百依百順。 結婚十幾年,李倩一直都在王濤的寵愛下隨心所欲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她心裡卻始終不滿足,這樣平平淡淡,無波無瀾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可王濤確實對她太好,好到她害怕失去他之後,就再也遇不到一個像他那般傻的男人了。 所以,生活再平淡無聊,面對王濤有再多的不耐煩,她都選擇了忍耐。 ... 03、 直到有一天,李倩去參加她的大學同學聚會,遇到了她的老同學劉亮。 此時的劉亮,已經是靠自己的打拚成為了一個成功人士,談吐風趣幽默卻不低俗,年輕時長的本來就是英俊少年,人到中年卻不見歲月的痕跡,比王濤風趣,也比王濤有魅力。 那次同學聚會後,他們就會偶爾的聊一會,李倩聽劉亮的工作、生活,這些都讓她嚮往至極,想想自己還曾經是他的暗戀對象,心裡怪自己當時怎麼沒有早點發現。 他們越來越頻繁的聊天,發展到後來兩人會經常見面,兩人都互有好感,但他們並沒有戳破這層窗戶紙。 李倩享受著這種曖昧和被兩個男人同時愛著的感覺,她和劉亮的關係,從一次醉酒發生了變化。 兩人都心照不宣,知道彼此有家庭,但正是因為捅破了這層關係,兩人的來往更加密切,甜言蜜語、鮮花禮物、體貼關懷都讓李倩覺得這些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愛情。 ... 04、 李倩終究是沒有守住自己的底線,為了所謂的真愛,背叛了她的婚姻,傷害了那個一直深愛著她的好男人。 王濤雖然覺得李倩出去的頻率越來越高,卻還是選擇相信她。 李倩覺得,她是愛劉亮的,劉亮也是愛她的,這樣彼此相愛是沒有錯的,直到有一天,李倩開玩笑說了一句「不如我們都各自離婚,然後我倆結婚吧」。 突然,劉亮臉色大變,說了句「我不可能離婚的」,然後轉身離開了。 漸漸的李倩發現,劉亮不止有她一個女人,她連第三者都算不上,她確實愛了,但那個男人對她的愛,只是一種「假愛」,他可以拋棄她馬上選擇另一個女人。 李倩終於明白,她的婚外情是多麼的荒謬。她想回歸家庭,可她知道,她回不去了。 王濤雖然老實,木訥,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聰明,恰恰相反,他所有的聰明都藏在他老實的表象之下,有些事情,他不願意說,並不意味著他不知道。 李倩知道,王濤只是在等,等待著壓垮這段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而這一天,遲早會來。 人到中年的李倩,為了所謂的真愛背叛了家庭,最後等待她的,即將是最大的代價。 ... 05、 時光情感課堂: 婚姻可能不像愛情,愛情時時刻刻都可以充滿甜蜜驚喜,但是婚姻更多的是現實的生活,是柴米油鹽。 愛情可能只關乎兩個人,而婚姻卻牽扯了兩個家庭。婚姻賦予彼此責任,需要彼此對彼此忠誠,也需要彼此去堅守。 婚外之外的感情,就像是一株玫瑰花,足夠浪漫,足夠美麗,足夠吸引人,但是這樣的美麗、浪漫只可遠觀不可觸碰,觸碰了它,最後受傷的是你,你忘了它是有刺的,你想摘下它,它只會傷了你。 希望女人能夠明白,所有婚姻之外的感情,都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一敗塗地。 作為女人,如果你沒有做好一個妻子的角色,破壞了自己的家庭,破壞了那個男人的家庭,你的父母會為你的這種行為感到羞恥,你的丈夫會因為你行為而受傷。 ... 你以為那個愛你的男人,對你的愛只不過是一種「假愛」,他不會為你做任何實際愛你的行動,不會離婚,你也不是他唯一的那個人,你把他當成你的唯一,他可能只把你當成眾多紅顏知己中的一人,甚至只是個玩物而已。 婚姻之外的情,都只是滿足男人的虛榮、不忠和追求刺激而已。 女人,你千萬別相信那個男人對你的愛,那是假的,是浮於表面的,如果他可以娶你,那麼他可能因為另一段婚姻之外的感情而娶別人,總之,他不會是愛你,對你忠誠的。 所以,女人你要明白,婚姻之外的感情,其實只是「假愛」,那不是你婚姻的出路,而是另外一出深淵。 當你對自己的婚姻感到不滿時,夫妻兩人能夠好好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去追求刺激,如果只是圖一時的新鮮快感,想想愛你的人,想想你的家,想想你的責任。

 

 

內容簡介

20世紀1970年代起,中華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湧,釣魚台問題也受到台灣和華人世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長期定居台灣的日本作家本田善彥,以近10年時間進行口述採訪和田野調查,從第三者的觀點,克服許多客觀困難,面對保釣運動者的疑慮,取得許多未曾問世的第一手文獻,完成保釣運動諸多關鍵人物的採訪工作。本田善彥整合和評析圍環繞著這起歷史事件的道德思辨、思維,以及政治立場等,最後為讀者梳理出完整的脈絡,重現這場波瀾壯闊的民族主義運動之全貌。

  本書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分是1970至1980年代,在中華民國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背景下,以海外留學生的青春、國族情緒與改革主張交織下的學生保釣運動為主;
  第二部分是1970至1980年代,台大和民間保釣組織的成立始末,也反映當代台灣社會改革的新起點;
  第三部分將視野延伸入華人世界,深入探討香港、大陸保釣的精神內涵。

  書中更以「偏安」、「避秦」兩個寓意深刻的說法,描述台灣長久以來置身強權環伺處境之下,不同政權卻極度相似的反應模式,反映照出移民社會在中原歷史挫敗後,一種自保迴避的機會主義心態。

  本田善彥的《保釣運動全紀錄》是最齊整的文獻記載,也代表保釣議題最新的研究成果。讓過去曾為此驚濤裂岸運動付出心血的前輩得以留下完善的事蹟紀錄,更對未來如何看待此議題,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參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本田善彥


  旅台日本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廣海外部,中央廣播電台節目部日語記者兼播音員,現為自由撰稿人。關心中日關係、台海兩岸關係、當代思想等議題。日文著作有《人民解放軍在思考什麼?》(光文社新書)、《中國轉換期的對話:24位意見領袖的看法》(岩波書店)、《台灣總統列傳》(中公新書)、《台灣與尖閣國族主義》(岩波書店)。中文著作有《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譯者簡介

風間鈴


  輔大翻譯研究所中日組肄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從事大眾傳播業,擔任新聞編譯。

 

目錄

推薦序 解構臺灣「顏色政治學」的「保釣」 何思慎
 
前言
第一部 19701980年代 北美
第一章 臺灣寧靜「保釣」
「曾經是日本人」的「保釣」人
駁斥《日臺漁業協定》
冷漠的臺灣「保釣」意識
難以窺見的潛在意識
 
第二章 反越戰風潮影響
捲入「保釣」運動的科學青年
「保釣」團體誕生
為「保釣」苦惱的國府
 
第三章 巔峰與分水嶺
學者公開信力挺,「保釣」運動迎接巔峰
「保釣」運動轉向的瞬間
華府大遊行的衝擊
運動受挫產生的疑問
「尼克森衝擊」促成左傾
 
第四章 周恩來在北京等著
「安娜堡國是會議」促成分道揚鑣
中共開始關注「保釣」
「接納中共,排除國府」案終獲通過
與周恩來歡談六小時
 
第五章 邁向各自的「祖國」之路
風靡左派的「新中國」形貌
從「保釣」變質為「統運」
「中國夢」清醒時分
支持國府的反共組織「愛盟」誕生
迫使國府革新的「保釣」
 
第六章 「保釣」催生出民主伴跑員
「黑名單」阻斷歸鄉路
電影《北京故事》誕生
敞開大門的聯合國職員之路
「回歸祖國」的人們
護照遭沒入,成為專業「保釣」人士
一邊「保釣」一邊推動民主化
 
第二部 19701990年代 臺灣
第七章 「保釣」運動點火人
臺灣漁船現蹤尖閣海域
蔣中正拒絕「琉球群島」
賭上報社前途的登島計畫
登島衝擊與影響
誰是真正的主謀?
 
第八章 戒嚴令下的蠢動
孕育出「保釣」運動的文章
被遺忘的「自覺運動」
「自覺運動」的「遺物」
自美國沖來的「保釣」浪潮
華僑是革命之母?
 
第九章 突破
踏上「祖國」的僑生們
《自由中國》播下的種子
臺灣「保釣」運動的先鋒──僑生
突破中央限制,僑生示威遊行全校沸騰
 
第十章 臺大保釣會的興亡
急轉直下的「保釣會」成立
《歸還沖繩協定》引發六一七示威抗議
馬英九與「保釣」運動
面臨退出聯合國,「保釣」失焦
要求改革聲浪與突然解散
 
第十一章 從「鄉土」到「本土」
「保釣」運動中的左派思潮
「保釣」運動與省籍
從「保釣」到社會改革
日本殖民時代的臺灣史記憶復甦
鄉土文學論戰與「偏安」
兩個「鄉愁」
 
第十二章 以登島為目標
支持黨外的「保釣」學生
「偏安」與統獨密教化
九〇年代「釣運」再起
目標小島,開始「保釣」
偶然與必然
「中華保釣協會」誕生
 
第三部 19702010年代 香港 中國大陸 華人世界
第十三章 殖民地與特區之間
 動盪不安的六〇年代
 六七暴動強化對香港的歸屬感
 左派主導的「保釣」
 殖民地眼中的「中國」
 回歸前的「愛國」競爭
 
第十四章 從支持民主化到「保釣」
天安門事件成為轉捩點
支持「雨傘」的「保釣」人士
大陸「保釣」現身
出發點在於民間對日索賠
與一九七〇年代釣運的雷同性
 
第十五章 民間愛國運動「保釣」
奉獻私產投入「保釣」運動
參加環保示威抗議遭逮捕
「中國歷代政權都是親日的」
對誰「負責」?「使命」從何而來?
 
第十六章 理念與現實
「保釣」商店老闆
眾人拋來的懷疑眼神
團結全球「華人」關鍵
喪失「中國」詮釋權以及「中華」混用
不斷變化的自我認同
中華民族意識並非固若金湯
「保釣」運動的現況
扮演反對運動角色的愛國運動
走訪南方澳
迴盪心底之物
南方澳「拚無人島!」研修營
後記
 
參考書目
附錄(一) 主要採訪人物列表
附錄(二) 保釣活動大事記
 
 

推薦序

解構臺灣「顏色政治學」的「保釣」


  釣魚臺列嶼為臺灣的附屬島嶼,在行政區劃上歸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此法律上的立場,在臺灣,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縱使在統獨的立場,或在兩岸關係政策上,大相逕庭,但對釣魚臺列嶼的主權主張,基本上是一貫的。或許有人會說,曾擔任十二年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認為,釣魚臺列嶼是日本的,但這樣的言論是在其卸任之後,而非任上所言,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立場。

  然而,臺灣內部帶有深淺不同之藍、綠意識形態對立的「日本觀」更直接投射在朝野不同的「保釣」主張中,使本應一致對外的「保釣運動」意外成為藍、綠內政戰線的延長。因此,不同於韓國朝野在政治縱使涇渭分明,但在「獨島」(日本稱為「竹島」)主權爭端中,基本上舉國一致,捍衛「韓國的獨島」。反觀臺灣,「保釣」似乎成為分斷藍、綠的政治歧見之一,模糊國人對釣魚臺列嶼主權認識,動搖社會的「保釣」信心。此造成臺灣在釣魚臺主權聲索及對日本之抗議上,「理雖直,卻氣不壯」。

  其實,泛綠陣營中亦不乏「保釣」人士,除作者本田善彥所訪談之民進黨創黨元老張俊宏外,前副總統呂秀蓮是位令人尊敬的「保釣」前輩,呂副總統心繫釣魚臺列嶼主權,從在哈佛大學留學期間持續至今,未曾因身處民進黨有所動搖,但書中,另位綠營「保釣」大將張俊宏不諱言「保釣」在藍、綠中的溫度差,「保釣運動,總給人一種印象,以為那是以『泛藍』陣營或是以外省人為主體的運動」。因此,「保釣」在臺灣雖難以擺脫統、獨、藍、綠的羈絆,但卻無法藉此兩分臺灣人「保釣」與否的立場。

  本書題為《保釣運動全紀錄》,看似與過去學界討論釣魚臺主權爭端的書一般,但誠如書中〈前言〉所言,「本書並非在論斷有關尖閣諸島領土主權的是非好惡或其歷史背景」,而為透過牽動華人敏感神經的「保釣」,爬梳兩岸三地人民潛意識中的民族主義樣態及對日本的愛、恨、情、仇。

  東亞近代歷史中的臺灣在中國與日本間兩度易手,使臺灣成為特殊的華人社會,更因國共內戰,臺灣成為中華民國據守的島嶼,在冷戰的擺弄下,除島內的族群關係外,臺灣周旋於美、中、日三者間,折射出「不斷變化的自我認同」。在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次保衛戰失利後,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統治漸趨「喪失『中國』的詮釋權」,更隨臺灣解嚴後的民主化,統獨意識裂解臺灣社會,糾纏在兩岸與美、日間「保釣」亦弔詭的質變為「擁護本國政府或政權」或「確認彼此的認同感」。本田善彥點出「保釣」的「愛國」盲點:「國家、政府與政權,這三者時而無意識地,時而有意地混淆在一起,如何冷靜地將這三者拆解開來,看個清楚,其實不只是現今的中國大陸,普天下的社會不也都需要這樣做?」他的提醒,值得玩味。

  臺日關係受美國主導的國際局勢影響甚巨,同時受到美、日等多邊機制之連動,有其鮮明的「從屬性」,在「保釣」上更可見端倪。在釣魚臺主權爭端之諸多成因中,美國於戰後的琉球佔領及一九七二年的釣魚臺行政權移交最為關鍵。由冷戰伊始的東亞局勢觀之,中華民國與美、日形成圍堵共黨圈國家而運作安全戰略同盟,互為東亞地區戰略夥伴之佈局明確,造成釣魚臺主權爭端暫遭擱置。

  然因七○年代尼克森採行關島主義與聯中抗俄策略而變質。因著美國計劃將釣魚臺移交予日本消息曝光,美軍於一九七○年間在釣魚臺列嶼上樹立告示牌,禁止臺灣漁民進入周邊海域後,行政院長嚴家淦及外交部長魏道明等我國政府首長對美國將釣魚臺置於琉球群島範圍內,一件移交日本之事再三抗議,但終究無法改變美國的決定而抱憾告終。一九七二年,美國歸還琉球群島行政,默認日本控制釣魚臺列嶼,釣魚臺上「禁止琉球居民進入」之警示牌撤離,原本驅逐臺灣漁民的美國巡邏艦不再現釣魚臺周邊海域,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艦。

  時至一九七九年美國外交承認北京,《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無以為繼,美國陸續自臺灣撤退駐軍,第七艦隊不再協防臺灣,釣魚臺主權爭端加劇,然美國海軍卻長期租借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赤尾嶼」,設置「射爆擊場」(轟炸射擊靶場)迄今。在美國於戰後插手此地後,該島主權爭端除為臺、日間難解之外交問題外,更成為錯綜複雜之民族意識與民粹主義問題,但「反日」或「反美」不應成為「保釣」的驅力。

  本書作者本田善彥是位長期旅居臺灣的日本媒體人,亦是作家,漢語流利,對臺灣社會的觀察極為深入,特別在臺灣歷史與認同問題,本田善彥具獨到、細膩的觀察。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本田善彥筆下,僅六平方公里左右的蕞爾小島—釣魚臺列嶼,不僅為美、日、中在東亞區域博弈的戰略支點,更鮮活的躍上讀者的思考,成為解構臺灣人「身份認同」(identity)的重要線索。

  透過本田善彥深入訪談「保釣」人士,抽絲剝繭,打破國人似是而非的「綠營親日、藍營親中」的兩分法刻版化印象,亦可觀照自身的「認同」,揚棄解嚴以來綁架臺灣社會的「顏色政治學」。他一針見血道出,臺灣人透過「親日」、「反日」來表現自己與「中國」的距離感,在臺灣人眼中的「日本」只不過是個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隨意差遣的道具,並非內化在情感裡。本田成功的回答了在臺灣「中國」與「日本」為何成互斥的概念,「親日」定伴隨「反中」,反之亦然,但臺灣人對日本的態度無涉情感,更無關「認同」。因此,在「臺灣主體性」建構中,非得要「去中國化」不可,但「去日本化」則多此一舉。

  本田善彥透過華人「保釣」運動,透徹地解構「臺灣人是誰」的更深層問題,此應為日本人所專擅之「我是誰」的哲學命題回答。此道問題在藍、綠政治動員中,困惑臺灣人許久,囿於解嚴後的「顏色政治學」,臺灣人對此提問無能為力,但在一位沒有顏色的日本人本田善彥眼中,此清楚不過。

  為序者不宜「爆雷」,讀者自己翻開書頁,透過本田善彥的妙筆,細細思量,必有所得。值此二○二○年總統大選開跑之際,此書的出版對國人思考「我是誰」,別具現實意義,故樂之為序。

何思慎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輔仁大學日語系特聘教授

前言

「幼稚園同學今天跟我說:『我不要跟日本人玩!』」


  筆者就讀臺北市立一家小學附設幼稚園的長子氣呼呼地回到家,已經是二○一二年九月底的事了。當時正值漁民為了抗議日本政府在這一年九月十一日宣布將尖閣諸島收歸國有,約五十八艘漁船在十二艘中華民國巡邏艇護衛下,於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侵尖閣海域的日本領海。從這年夏天之後,有關尖閣的險峻情勢屢屢見諸媒體,長子又是園內唯一的日本人,筆者當時已有一種抹不去的預感,擔心幼稚園小朋友在家中聽到大人們的談話後,不無可能對長子做出不友善的舉動。對此,筆者自認已做好相當的心理準備。儘管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然而長子受到的「洗禮」,還是在筆者心理上造成不小衝擊。

  聽完長子的話,筆者立刻要求與幼稚園老師見面。班導師似乎也感到相當訝異,當天就安排當事人與雙方家長坐下來談。幸好,對方家長及幼稚園老師態度都很溫和理性,也承諾會在學校和家裡教導小朋友,以免再次發生相同事件,這段插曲也暫告一段落。對方家長之後也數度表達慰問之意,由此可看出,這件事也給對方家庭帶來相當震撼。或許是因為園方以及對方家長的通力合作,此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問題,升上小學後,長子和那位小男生相處融洽,沒有因為對方曾跟他說「我不要跟日本人玩!」而心有芥蒂。筆者不認為讀幼稚園的小朋友懂得什麼國家主權、領土問題的大道理,原因恐如筆者當初所想,整件事是因為小朋友受到家裡大人的影響,也就是大人看到新聞或其他報導時所講出來的一句無心的話所造成。雖說這種事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都有可能發生,但也正因此,更凸顯出領土爭端所觸發的民族主義思維深植人心,非一朝一夕能解。

  筆者第一次接觸到尖閣問題,是在一九九六年。當時筆者任職於臺北的中國廣播公司海外部「自由中國之聲」,身兼記者與播音任務,專門負責對日本廣播。同年七月,日本右翼團體在尖閣諸島北小島設置燈塔,對此,除臺北與北京方面各自發表抗議聲明外,也斷斷續續發生一些騷動,像是臺灣及香港「保釣」人士調度船隻前往尖閣等。筆者當時的工作,是將中華民國政府各部門以及駐日代表處的抗議聲明、臺灣各大報的社論、觀點翻譯整理成日文廣播稿,以新聞或解說方式向日本發聲。關於島嶼的領土主權問題,筆者的認知是,它隸屬於沖繩縣,是日本政府有效管治的領土,但工作畢竟是工作,筆者還是以看開的態度來面對這項令人不怎麼開心的業務。然而,關於尖閣諸島的新聞報久了,筆者常感到心情鬱悶。有些聽眾平常明明很開心寫信來點播歌曲或訴說對節目的感想,但一碰到尖閣的問題,態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以強硬語氣主張領土主權,也正是在這時候,筆者親身體會到領土民族主義問題之棘手,令人難以招架。隨著尖閣議題的報導越來越熱烈,筆者在臺北的日常生活雖不曾受到威脅或傷害,卻常看到平時很熟稔的同事及友人在即將聊到有關尖閣的新聞時,臉上露出的尷尬神情。有了這些經驗,筆者發現自己在這段期間,很自然地學會了盡可能不去碰觸尖閣方面的話題。

  日本與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三者各自主張擁有對於尖閣諸島的領土主權,這件事在日本國內開始受到大眾關注,應該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在此之前,日本主流媒體提到有關日本領土方面的報導,主要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受蘇俄占領的北方四島為主。偶爾心血來潮時,也會報導由韓國所占據的竹島(南北韓稱為「獨島」);關於尖閣諸島部分,只有一些日本右翼團體設置燈塔或是臺灣和香港的「保釣」人士登陸尖閣引起騷動之類的零星報導。在筆者的印象中,日本人看待領土問題是把重點擺在受外國統治的失土,由自己的國家實際掌控的國境島嶼相形之下,並未受到太大關注。然而中國大陸的經濟、軍事力量日益強大,隨著大陸的擴張被周遭視為是一種「威脅」之後,日本的民族主義也逐漸興起,尖閣問題也才會在今日被當成是國家安全上的重要課題。

  相對於此,在一九七○年代之後的臺灣與香港,以及進入本世紀之後的中國大陸,每當與日本的關係發生變化或出現動搖,眾人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對尖閣諸島的主張,像是當局發表抗議聲明或是民眾舉辦遊行抗議、漁船成群結隊駛向尖閣、「保釣」人士非法登陸等。有些只是輕描淡寫,在發表完事務性談話後就宣告結束;有的則伴隨暴力,最後演變成激烈衝突。在尖閣議題上,不只是對日本投以嚴厲目光的中國大陸居民,連外表看來被認為對日本普遍抱持好感的臺灣百姓,也未必會認同日本的主張。每當尖閣這類攸關主權或利權方面的問題浮出檯面,筆者倒是常感到有另一股暗潮似的力量在作用,而這股力量平時在臺灣的深層社會中是看不到的。如今回想起來,筆者是在經歷過前述發生在長子身邊的事件之後,就開始有一股衝動,想嘗試了解那迴盪在社會深層、左右著臺灣居民情感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意識,甚至想一窺那些時而將臺灣、香港以及大陸,乃至於在有形無形中促使整個華人社會團結起來的主張,以及主宰著人們潛意識的民族主義真實的樣貌。

  本書的出發點,在於關注臺港居民,甚至是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的華人社會對於尖閣問題所秉持的看法,以及人們透過尖閣問題所意識到的日本這個第三者,對於其表露在外的民族主義思潮起了何種作用。透過採訪「保釣(保衛釣魚臺∕釣魚島)」人士,看看臺灣口中的「釣魚臺」,大陸所稱的「釣魚島」這個眾人亟欲保衛的領土主權引起的「保釣」運動,是如何發生與演變,一探橫亙在「保釣」運動背後所呈現的社會心理。本書既是採訪記錄,也是筆者在聽取受訪者的談話過程中心有所感,以及探討疑問所在的記錄。

  本書並非在論斷有關尖閣諸島領土主權的是非好惡或其歷史背景。即便書中人物發言的內容與日本或是海峽兩岸當局各自的主張有所不同,那也是筆者為求如實呈現受訪者的發言或傳達文獻主旨的結果,而非本書之主張,特此聲明。另,有關書中對尖閣諸島的表述,反映的是筆者本身對領土的認知與立場,與出版社及譯者之認知無關。又,文中省略一切敬稱。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415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內容連載

「我是一九三八年出生,臺灣中部南投人。我生下來的時候是個日本人,但在臺灣對釣魚臺的主權問題上,我沒辦法對日本讓步。」

二○一三年十月三十一日,一個下著小雨的悶熱午後,筆者在臺北採訪張俊宏,當時他七十五歲。

「我父親是小學教員,我們家以前是『國語家庭』。因為這層關係,從小我就對日本抱有一種親切感,覺得日本就像自己的祖國一樣,完全沒有任何敵意。但是,《臺日漁業協定》(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與亞東關係協會間為建構漁業秩序所簽署之協定。日方簡稱《日臺漁業協定》∕二○一三年四月十日簽署。另,兩協會於二○一七年各自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以及「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是不對的,它否定了臺灣對釣魚臺的主權。全世界就屬臺灣對日本最友善,為什麼日本要這樣對待臺灣?難道我們的親日姿態是一場錯誤?」 

當過立法委員的張俊宏,講起話來也像立委在發表演說,言談間還夾雜著日語發音的「國語家庭∕kokugo-katei」。「國語家庭」是「國語常用家庭制度」下的產物,屬於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年日中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為提升國民意識所推行之運動)的一環。凡是使用當時的國語,也就是日語作為日常生活語言的家庭,通過審查後即可被認定為「國語常用家庭」,享有戰時物資配給方面的優惠待遇。生長在殖民地時代的「親日模範家庭」,強調自己對日本向來懷有強烈愛戀的張俊宏以一種嚴峻的表情,辭鋒犀利砲轟日本政府對尖閣問題的回應。筆者一時無話可回,只能埋首勤做筆記。

張俊宏的大半生,既是臺灣戰後知識分子的一種類型,同時也像一面鏡子,映照著臺灣民主化的進程。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2KMNRKx.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817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楊梅減重不傷身的方法苑裡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公館鄉局部消脂中醫門診台中更年期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苑裡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方式 神岡腰部瘦身中醫診所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豐原中醫診所推薦台中手臂瘦身中醫診所 霧峰虛胖中醫減重方式 潭子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暴食症體質調整台中北屯區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 龜山針灸減肥中醫診所 台中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內分泌失調發胖瘦身有成效台中中區針灸穴位埋線減肥 三義有效減肥中醫的中醫減肥方式 桃園八德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a33aa15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